日期:2024/11/04 11:54作者:
2024年安徽专升本考试因故推迟至6月下旬进行,这对于正在紧张备考的考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为了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准备考试,好学校的李老师精心整理了2024年安徽专升本的每日一练,供考生们在考前进行练习,以便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以下是一些英语选择题,供考生练习:
1. —Go and say sorry to your Mom, Dave.
—I'd like to, but I'm afraid she won't be happy with my _______.
A. requests
B. excuses
C. apologies
D. regrets
2. Many of the things we now benefit from would not be around _______ Thomas Edison.
A. thanks to
B. regardless of
C. aside from
D. but for
3. She was put under house arrest two years ago but remained a powerful _______ in last year's election.
A. symbol
B. portrait
C. identity
D. statue
4. Tom always goes jogging in the morning and he usually does push-ups too to stay _______.
A. in place
B. in order
C. in shape
D. in fashion
5. Good families are much to all their members, but _______ to none.
A. something
B. anything
C. everything
D. nothing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朗读与呐喊
莫言
今年二月,在故乡的大街上,我与推着车子卖豆腐的小学同学方快相遇。方快提着我的乳名骂我闯富了忘了老同学。我说我都六十多岁了,你就别叫乳名了吧!他说,你想让我叫你什么?叫你莫言?呸!方快是很聪明的,他六十多岁了还在卖豆腐,只能说他没碰上展露才华的机会。他喊我的乳名就说明他对我的不服气。我获奖后,面对采访的记者,他提着我的乳名说:“他呀,根本不行!朗诵课文,他不是我的对手。”于是我回想起方快与朗读有关的事来。
那时我们的语文老师是学校唯一用普通话讲课的老师。在我们那里,谁要是出去上了几天学或当了几年兵,回来就说普通话,肯定成为被嘲讽的对象。在强大的习惯势力压迫下,还坚持用普通话讲课,现在回想起来,我们老师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我们齐声朗读时,老师提着教鞭在教室里转悠,辨别谁的声音里,是否有对课文的故意歪曲。方快是挨教鞭最多的——其实也不是真打,略有痛感而已。
有天中午,方快带着我们去田野里捉了几十只青蛙,用瓦罐提到教室里,放在脚下。那天新课是《青蛙》,老师带领我们朗读:
“每到黄昏,池塘边有一只老青蛙先发出单音的独唱,接着满塘的蛙跟着唱起来。呱!呱!呱!……”
我们从来没有像那次朗读那样卖力,那样愉快,那样充满期待。我们一边朗读一边偷眼看方快。他的脸膛红扑扑的,脸上洋溢着喜气。他从来都是朗读的捣乱者,但这次却成了领读者。他的嗓音洪亮,富有韵味,而且,他使用的竟是普通话!连老师也用讶异的目光看着他。这时候,我看到他用脚推倒了瓦罐,几十只青蛙争先恐后地跳出来。伴随着女生们的尖叫和男生们的怪笑,我们看到老师变色的脸,教室里只有方快一个人还在朗读;
“……青蛙,真是一种可爱的动物……”
我们原以为老师会跟方快决一死战,没想到在方快响亮的朗读声中,老师蜡黄的脸渐渐红润起来。我们老师是一个有酒窝的男人,他的脸上出现酒窝我们便知道他笑了。方快停止了朗读,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地对老师傻笑。老师响亮地拍着巴掌,连声说:“好好好!太好了!”
此后不久,方快便当了学习委员,之后又当了班长,成了好学生,成了老师的骄傲,成了后进变先进的典型,还参加全县朗读比赛获得了第三名。如果不是因为历史原因,他很可能成为我们高密东北乡一个杰出人物。当然,现在也不能说他不杰出,他家的豆腐,质量很好,供不应求。
方快引发了朗读的热潮。我们朗读,我们背诵,我们把语文课本一字不漏地从头背到尾。我是其中一个追随者。
后来当了兵,我能慷慨激昂地念报纸的才能被指导员发现,于是他就让我在团部欢迎新兵大会上发言。调到军校后,领导错以为我文化水平很高,便让我当政治教员给新学员讲课。讲晢学、政治经济学,我哪里懂这些!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硬着头皮也要冲上去。
那年寒假,我背了一大堆书回家探亲。我在邻居家滴水成冰的空房子里备课,讲稿写好了,就一遍遍地读。当时我以为我讲的是标准普通话,后来才知道我讲的是“高普”(高密普通话)。我先是小声读,读着读着就起了高声,最后是手舞足蹈地呐喊。全不顾墙外有耳,全不顾村里人的说三道四,全不顾家里人的难堪。那时我们家东厢房里还养着一头牛,每当我呐喊时,母亲就会进来劝我:别吆呼了,你把牛都吓得不吃草了。
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在开学后的课堂上,作用明显,反响强烈。我也颇为得意。三十多年后的一次聚会,一位性格蒙爽的女学员说:我们当年给您起了一个外号叫“野狼嗥”——我心中一怔,才知道他们受了我多少折磨。
去年秋天,我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叶嘉莹先生,听她吟诵唐诗宋词。叶先生说从来没有人教过她吟唱,从小她就这样唱读,因为她感觉就应该这样读,这样唱。听了叶先生的话,我想,是的,每个人都要用自己的腔调,想怎么唱就怎么唱。用标准普通话读出的诗词,确实很好听,但其实都不是古典诗词应该发出的声音。告别叶先生后,我曾把门窗堵严了吟唱过几首唐诗宋词,感觉无比畅快。但我知道,叶先生的自由吟唱会赢得满堂彩,而如果我敢登台放腔,迎接我的——当然不会是猎枪。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方快执意叫“我”的乳名,是因为他不服气;而不服气的原因,则是他当年曾凭着朗读而无比辉煌,“我”也曾是他的追随者之一。
B. 文中的语文老师很了不起,他不仅有着在乡里人嘲笑中坚持自我的勇气,也有着用宽容、赏识来改变一个捣蛋学生的胸怀与智慧。
C. 文章善用加强语势的方法传情达意,如连用三个“成了”表现方快出名后的得意,连用三个“全不顾”表现“我”朗读时的投入。
D. 方快与“我”,一个因历史原因而寂寂无闻,一个因抓住偶然的机遇而改变了命运,文章借此表达命运难测、造化弄人的感慨。
2.请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文章题目是“朗读与呐喊”,结尾却写“吟唱”,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英语
一、选择题
1.C. apologies
【解析】句意:——Dave,去向你妈妈道歉。——我倒是想去的,但是恐怕她对我的道歉并不会感到开心。本题考査名词词义辨析。request要求;excuse借口 ;apology道歉;regret后悔,遗憾。根据句意可知选C项。本题语境富有生活气息,为考生熟悉的场景,侧重考査考生对语境的理解,上句中的say sorry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D.but for
【解析】句意:要不是Thomas Edison,许多现在让我们获益的东西都不会存在。本题结合虚拟语气考査短语介词辨析。would not be around 为虚拟语气。thanks to 多亏;regardless of 不管,不顾;aside from除……以外;but for要不是,常用于虚拟语气。根据句意和该句中的虚拟语气可知选D项。本题四个备选项意义区别较大,考生在解题时既可以根据句意来进行判断,注意否定词not,也可以根据虚拟进行判断,注意would,由于四个备选项中只有but for与虚拟语气有关,相当于if it had not been for Thomas Edison,表示与过去事实相反。
3. A.symbol
【解析】句意:两年前她被软禁,但是在去年的选举中她仍然是一位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本题考査名词词义辨析。symbol(某一特性或思想的)代表,代表性的人物;portrait肖像;identity身份;statue雕像。根据句意可知symbol符合题意,故选A项。symbol常表示符号、象征、标志,此处引申为代表性的人物。解题时需要考生有较强的语言迁移能力和活用语言的能力。词汇的深层次含义或引申含义往往是从该词最基本的含义中引申出来的,因此考生应
牢固掌握词汇的基本词义,并结合语境进行甄别。
4. C.in shape
【解析】句意:汤姆总是在清晨慢跑,也常常做些俯卧撑来保持健康。本题考査介词短语辨析。in place在正确的位置;in order妥当,适宜;in shape健康状况良好;in fashion流行。stay in shape保持健康,符合题意,故选C项。
5.C.everything
【解析】句意:好的家庭对每个家庭成员意味着很多,但不是全部。本题考查不定代词。something某事,某物;anything任何东西,任何事物;everything所有事物,一切,每件事;nothing没有什么,没有一件东西。everything to none意为:对任何人都不意味着一切,符合题意,故选C项。本题充分体现了中英文表达习惯的不同。事实上本题存在否定转移的问题, everything to none在意义上相当于not everything to anyone。
语文
1.D【精通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文章借此表达命运难测、造化弄人的感慨”,对主题的理解有误。从文章内容来看,方快因朗读而找到自信与尊严,年老卖豆腐时仍认为自己不比莫言差;莫言因朗读、呐喊而改变命运,都反映了命运所起的作用是次要的,主观的努力远比命运更加重要。
2.①朗读内容画面逼真,饶有趣味,富有画面感(让人如闻其声),映衬出童心的天真可爱。②朗读内容与(朗读)情境构成重合,意韵丰富。老青蛙带满塘的蛙鸣唱,象征语文老师带动学生、方快带动其他人朗读,意蕴丰富。③朗读情境与现实情境形成反差。一本正经的朗读与后文教室里的混乱相映照,使文章有了波澜。④运用拟人修辞和拟声词,描摹池塘黄昏时分青蛙齐鸣的充满生机的景象,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精通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文中画线句子是语文课上学习的新课《青蛙》的一段,语文老师带领“我们”朗读的内容。这段“引文”有多重别有意味之处。第一,它的内容与朗读者的身份及情境巧妙吻合;“老青蛙”即语文老师,“满塘的蛙”即“我们”。第二,引文中的“青蛙”与教室里的“青蛙”。教室里有“青蛙”,是“我们”都知道的,它们也会听到这段朗读,也将会从被方快踢倒的瓦罐里跳出来而引发教室大乱,这个“恶作剧”是“我们”又期待又害怕的。第三,借青蛙写方快与语文老师之间的有趣味的关系。画线部分的老青蛙,暗含有方快和其他学生对语文老师的嘲弄之意,对一个不合时俗的、古板的乡村教师的嘲弄。老师对此浑不自知,依然带着学生激情地朗诵,使老师形象更加滑稽。学生们早年不懂事的嘲弄与成熟后对老师的喜爱敬佩形成对比,使老师形象更加鲜明。
3.①为了深化文章主旨。“吟唱”表现“我”心态的成熟,“我”更认可用自己的腔调来吟唱,也不害怕登台放腔,比以往更加勇敢自信,深化了文章的主旨。②为了丰富文章内容。“吟唱”是对前面的“朗诵与呐喊”的有效补充,反映了“我”由追随他人到迎难而上、再到勇敢自信的成长历程,丰富了文章的内涵。③为了让文章笔法灵活,跌宕起伏。“吟唱”宕开一笔,却又与前文意脉贯通;以“朗诵与呐喊”之外的“吟唱”收结全文,看似闲笔,却巧妙回应文章主旨,体现散文形散神聚的妙处。
【精通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文章的题目是“朗读与呐喊”,主要是发生于“我”和“方快”因朗读而发生的事件和回忆,但是,散文的文体特点就在于它可以有“宕开一笔”的写法。“宏开一笔”就是主要内容发展到关键紧要处或已经看似